油价调整悖论分析-油价调整背后的经济原理
1.中国是否通货膨胀
2.乙醇汽油伤不伤车?和纯汽油对比动力,油耗,公里数相差大吗?
3.为什么中国和日本要大量借钱给美国和欧洲?
4.先进部门和扩展部门的结构性比重越大结构性通胀越大是对的吗?
5.如何定价?
中国是否通货膨胀
近期,由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持续攀升,以及物价的普遍上涨,“通货膨胀”成了金融界的热门词汇。那么,中国现在是不是已经陷入通货膨胀?如果物价继续上涨,货币政策方面是否要取一些措施,比如调高存款利率或存款准备金利率?今年的GDP增长速度会不会因些而放慢?证券市场是否会因此受到影响?带着这一系列疑问,我们邀请了金融界知名专家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主任王松奇与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贺力平教授,一起探讨通胀形势下的货币政策选择。
通货膨胀的经典定义就是“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上涨过程”,不管是什么因素推动的,只要度量物价水准的指标持续上升,就可以认定经济体系中已出现了通货膨胀。
通胀苗头已现
记者:近期CPI指数持续攀升,央行行长也一再强调目前通胀趋势已非常明显。您认为当前的形势是否就是通货膨胀?
王松奇:通货膨胀的经典定义就是“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上涨过程”,不管是什么因素推动的,只要度量物价水准的指标持续上升,就可以认定是经济体系中已出现了通货膨胀,日前行长关于通货膨胀问题的观点无可非议。
贺力平:人们通常用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表示一般物价水平的上升或下降。前几年中国出现了消费物价的下降,人们谈论通货紧缩;与之相对,现在出现了居民消费价格的上升,相应的用词就是通货膨胀。当然这不是很接近于老百姓所说的通货膨胀,因为普通老百姓所说的通货膨胀可能主要指价格的全面上涨。从目前看,价格水平的上升只发生在某些产品或者某些行业,而另外一些产品、另外一些行业没有上升。这显然不能说是一种“全面的通货膨胀”。但是,作为反映全部商品,或者说影响人们生活的全部商品和服务的一般价格水平指数,现在的确在上升。新数字是2004年1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水平比一年前(2003年1月)上升了3.2%。这是年度的价格上升水平,显然与几年前的情况大不相同。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中国的一般物价水平已经上升,或者说出现了上升。
出现这种上升,意味着什么呢?是不是意味着物价水平还会继续上升,或者停留在目前水平围绕3.2%上下细微波动呢?这些可能性都存在。国内外众多因素都会影响中国未来一段时间价格水平的变化,所以说这是一个微妙的问题,目前尚难有定论。
遏止通胀预期更重要
记者:那么,防范通胀的关键因素在哪里?为防止通胀苗头继续增长,在货币政策方面应取哪些应对措施?
王松奇:世界上有各式各样的通货膨胀,首先要区分通货膨胀的类型并研究其生成机理,然后对症下药。从中国2003年物价上涨的原因看,主要有以下几点:(1)农产品涨价对部分消费品价格上升产生了明显的推动作用,农产品价格上涨主要由两个因素导致:一是近年来粮食总产量呈下降趋势;二是去年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明显高于2002年,近年来中国大宗农产品价格在变动率上同国际市场大宗农产品价格变动率已大体趋同。(2)信贷扩张速度过快推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超速增长,若干原材料短缺严重,价格急剧上升并因大量进口导致国外同类产品市场价格大幅上扬,结果迂回影响许多工业制成品工厂成本并对多种产品形成价格上升压力。
中央银行的主要职责就是维护币值稳定,当通货膨胀苗头出现,为了遏制物价上涨的惯性效应,货币当局理应作出反应。从中国的实际情况看,农产品的价格上涨无论是因为粮食减产还是源于国际市场大宗农产品价格波动的传递效应,都与货币政策的松紧无关,中央银行能够施加影响的只能是商业银行的信贷扩张速度及与此相关的部分行业过热和生产资料价格大幅上涨等问题。
2003年6月,中央曾出台过针对房地产信贷问题的121号文件,这是一个窗口指导性措施。事实证明,其收效并不十分显著。由此看来,2004年中央银行在以抑制信贷过速扩张为调节重点的货币政策操作实践中,似乎应当另想一些办法,如在利率或存款准备金率方面取一些新的动作等等。
贺力平:各种物品和服务价格水平的变动是随着经济的增长,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增长,随着技术的变动,随着贸易开展等等不停地出现的,这是市场经济生活中一个非常自然的现象。但是,如果出现其他一些因素影响价格总水平的上升,尤其是异常的变动,那么往往需要一定的宏观经济政策调整。
在宏观经济政策中,货币政策或者说中央银行所掌握的各种政策工具,能够起比较大的作用。在这里,应该说明一个重要区别。过去流行的一个说法是,中央银行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来防止通货膨胀。这一般或粗略地来说,是对的。但是,应该承认,最近20多年,国内外经济学界围绕通货膨胀经过反复研讨得出的一个重大成果是,货币政策调整不仅仅是需要取紧缩措施去治理已经出现的通货膨胀,这样做属于一种比较简单的、线性的、甚至可以说是原始的货币政策。
新的货币政策原则从根本上说是预防或者逆转通货膨胀预期。现代经济条件下,通货膨胀预期才是推动通货膨胀最基本的因素。也就是说,只要社会公众普遍形成了通货膨胀预期,哪怕是在通货膨胀较低的水平上,或者说价格上升速度还比较慢的时候,通货膨胀也势必到来。如果通货膨胀预期较小较弱,货币政策可能会很有作为,而且可以起到扭转通货膨胀预期的作用。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不是谈论一个高程度、大范围的通货膨胀现象的话,货币政策所应对的对象就是社会公众的通货膨胀预期。如果通货膨胀预期形成了,价格水平出现持续不停的爬升,货币当局只能取很简单的对策,那就是全面收缩的措施。
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可以有多方面的含义。它可以意味着所有政策性利率水平的上调,所有信贷扩张被限制,所有基础货币的发行被中止。这只是在极端的情况下才出现的。目前的情况很不一样。货币当局所面对的很可能是带有某种不确定因素的、轻微程度的通货膨胀预期。对待这种新情况,货币政策取向进行必要的调整是必要的。
政策与经济“预测竞赛”
记者:最近有人建议央行调高存款利率或存款准备金率,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考虑到利率调整的时机问题,您认为利率调整是否会使人民币升值压力进一步加大?
王松奇:在中央银行手中,有价格型工具、还有数量型工具。价格型工具作用机制复杂,传导过程曲折;而数量型工具作用机理简单,传导过程简捷。到底选择哪一种工具,全看调节的紧迫程度和目标的预期值域。
为适当抑制商业银行的信贷过度扩张及降低扩张中生成的金融风险,我们似乎可以在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之间进行根据选择。变动利率一般要以实体经济部门中企业资金需求有充分的利率弹性为前提。从2003年的情况看,钢铁、电解铝、水泥、房地产开发都成了厚利行业,在这种情况下,些许的利率提升在这些行业的成本支出中可以忽略不计,因此,靠利率这种价格手段无法达到宏观调控的预期目的。看来,现实的选择只能是运用行政性手段和数量型手段相结合,在行政手段的运用上,中国的监管当局早已驾轻就熟,问题在于选择什么样的数量型手段。
在各个商业银行存在资本、资产、经营状况及风险差异的情况下,从中国国情出发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不失为一种明智选择。
贺力平:利率调整指的是政策性利率的调整。事实上,如果人们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通货膨胀预期,那么市场利率水平已经在发生变化了。从最近几个月国内货币市场,包括国债发行市场、资金拆借市场以及一些新的证券发行价格的行情,都可以看出,中国的市场利率水平已经出现了一些变动。引起这些变动的主要原因是市场的参与者,金融机构及投资者们已经考虑到了未来通货膨胀可能有一定不确定性。他们在接受、买卖这些资产和金融工具时候,形成了对买卖有关金融工具、金融资产新看法和新的回报要求。但我们说政策性利率水平,尤其是那些直接由中央银行来确定的存款利率、货款利率、再融资利率、货币市场回购利率等等,还没有动。显然,货币当局希望要稳定目前资金市场的情况,没有到必须调整的时刻。
不用说,利率是货币当局应对通货膨胀或通货膨胀预期的一个极重要的工具。这个工具一直在货币当局口袋里,随时随地可以使用。不能排除这个工具在今年或者说明年不使用。它的使用取决于货币当局的判断,即要判断人们是怎么看待价格水平的变动、看待经济的走势、看待国内外的经济环境等等。综合考虑这些经济因素,不能说现在就应该调整利率。整个形势是变动的,货币当局也要动态地形成新认识和新判断,而且是科学的判断。很多时候需要去预测新形势,与经济环境进行某种“预测竞赛”。
可补充说的一点是,目前国内的利率水平比较低,尤其是政策性利率水平较低。如果出现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及预期,货币当局如果需要调整利率也相应是比较小的幅度。
至于利率调整会不会影响人民币的汇率,这需要看国内利率水平与国外的差距,以及它们在未来一段时间的变动方向(在一定程度上还要看套利资金的跨境流动性)。中国目前的利率水平与国外的差距并不是很大,也就是说国内的利率水平与国际市场并没有突出差距。如果多少有些利率差距会对一些资金持有者的资金流入决策有影响的话,这种影响肯定也是较小的。此外,对资金跨境套利者而言,他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是国外利率水平变动的可能性。比如,北美的利率水平目前也处于一个不确定时期。美联储有可能是在今年晚些时候上调其政策性利率。因此,中国上调利率现还没有受到一个很明显的国际环境制约。
乙醇汽油伤不伤车?和纯汽油对比动力,油耗,公里数相差大吗?
不说那么多,拿我实绩经历来说。
我在上海加纯汽油,在山东加乙醇汽油。
感受如下:
1、动力弱化,加速无力。
2、满箱油行驶公里数明显减少。
纯汽油600公里,乙醇汽油560左右。
3、对发动机燃烧室及排气系统的影响。
肯定有,但是现在未拆车,无法判定损害成都。
首先非常感谢你的问题
按照国家标准,乙醇汽油由90%的普通汽油与10%的燃料乙醇调和而成。一般汽油标号是93#/95#,当你在加油站看到E93#/E95#,就说明加的是乙醇汽油。我国全面推广的是E10乙醇汽油,国际上还有E20,E85等分别标识20%85%乙醇含量的乙醇汽油。
这不是新鲜事儿了,我国东北、河北、山东、江苏、安徽等地区早已开始使用乙醇汽油。然而,面对乙醇汽油,绝大多数老司机还是谈其色变。
◆乙醇汽油会使车辆油耗变高
不少权威人士、权威专家经过研究认为,添加10%燃料乙醇的乙醇汽油与普通汽油在油耗上的差距可以忽略不计。在电视新闻节目中,有受访车主表示用乙醇汽油比普通汽油还要省。而美国石油协会说:乙醇中所含的能量比汽油中少33%,E10汽油中,加入了10%的乙醇,油耗会上升3%左右。据美国环保局(EPA)和美国 汽车 协会(AAA)的说法,E10汽油比传统汽油增加的油耗在3%到4%之间;而据丰田、福特等 汽车 厂商发动机部门有关负责人的说法,油耗增加约3%。
所以是高还是不高?用过乙醇汽油的车主应该都知道,车辆油耗确实会增加,一些车主甚至说增加的油耗能达到6%到10%。另外,乙醇汽油跟普通汽油价格是一样的。你说,同样的价格,换来的是更高的油耗,会受欢迎才怪。
◆乙醇汽油会很伤车
说法一:乙醇汽油燃烧后会生成乙酸,腐蚀车上的金属部件。乙醇产生乙酸,需要氧气和催化剂金属铜,但混合气燃烧的气缸中是没有铜的,产生不了乙酸。
说法二:腐蚀橡胶部件,这倒是真的。不过E10乙醇汽油的浓度还不至于严重腐蚀橡胶件,长期的话会有轻微的损伤。
说法三:伤害排气管。由于乙醇汽油燃烧比较充分,所以排气管中滴水比较多。尤其在北方天气比较冷时,排气管滴出来的水就被冻住了。长此以往,确实会损伤排气管。
说法四:造车发动机熄火。如果你的车一直用的是普通汽油,突然换成乙醇汽油可能会出现发动机抖动甚至熄火的现象,尤其是里程数超过3万公里的车。乙醇汽油溶解的油路和油箱中的油泥等杂质,有可能会堵塞油路和喷油。所以,如果你准备加乙醇汽油,那么最好先去把油路和油箱清洗一下。
◆乙醇汽油保质期短
乙醇汽油保质期要比普通汽油保质期短,超保质期后容易产生水油分层现象。所以,加乙醇汽油要选择质量可靠的加油站,在私人小加油站加的乙醇汽油可能更为不耐用。
综上,有些普遍的看法是不准确的,但是弊端其实还蛮多的,国家为什么还要大力推广乙醇汽油呢?
1.石油的短缺。乙醇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技术成熟的燃料,自然是化石燃料很好的替代品。
2.大量堆积的陈年旧粮。乙醇燃料来自于玉米、高粱等农作物,获取成本非常低。
3.乙醇的含氧量比较高,能够促进汽油的完全燃烧,让能量压榨最大化。
4.乙醇的辛烷值很高,也就是说抗爆性很好。
5.加入乙醇汽油后, 汽车 尾气中有毒物质的排放会相应降低。
好吧,优点还是很多的,而且很直白!为环境做贡献,为农业做贡献,为国家做贡献,为两桶油做贡献,大家认了吧!
道路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
希望对你有用,感谢你的阅读。
按照国家标准,乙醇汽油由90%的普通汽油与10%的燃料乙醇调和而成。一般汽油标号是93#/95#,当你在加油站看到E93#/E95#,就说明加的是乙醇汽油。我国全面推广的是E10乙醇汽油,国际上还有E20,E85等分别标识20%85%乙醇含量的乙醇汽油。
这不是新鲜事儿了,我国东北、河北、山东、江苏、安徽等地区早已开始使用乙醇汽油。然而,面对乙醇汽油,绝大多数老司机还是谈其色变。
不少权威人士、权威专家经过研究认为,添加10%燃料乙醇的乙醇汽油与普通汽油在油耗上的差距可以忽略不计。在电视新闻节目中,有受访车主表示用乙醇汽油比普通汽油还要省。而美国石油协会说:乙醇中所含的能量比汽油中少33%,E10汽油中,加入了10%的乙醇,油耗会上升3%左右。据美国环保局(EPA)和美国 汽车 协会(AAA)的说法,E10汽油比传统汽油增加的油耗在3%到4%之间;而据丰田、福特等 汽车 厂商发动机部门有关负责人的说法,油耗增加约3%。
所以是高还是不高?用过乙醇汽油的车主应该都知道,车辆油耗确实会增加,一些车主甚至说增加的油耗能达到6%到10%。另外,乙醇汽油跟普通汽油价格是一样的。你说,同样的价格,换来的是更高的油耗,会受欢迎才怪。
说法一:乙醇汽油燃烧后会生成乙酸,腐蚀车上的金属部件。乙醇产生乙酸,需要氧气和催化剂金属铜,但混合气燃烧的气缸中是没有铜的,产生不了乙酸。
说法二:腐蚀橡胶部件,这倒是真的。不过E10乙醇汽油的浓度还不至于严重腐蚀橡胶件,长期的话会有轻微的损伤。
说法三:伤害排气管。由于乙醇汽油燃烧比较充分,所以排气管中滴水比较多。尤其在北方天气比较冷时,排气管滴出来的水就被冻住了。长此以往,确实会损伤排气管。
说法四:造车发动机熄火。如果你的车一直用的是普通汽油,突然换成乙醇汽油可能会出现发动机抖动甚至熄火的现象,尤其是里程数超过3万公里的车。乙醇汽油溶解的油路和油箱中的油泥等杂质,有可能会堵塞油路和喷油。所以,如果你准备加乙醇汽油,那么最好先去把油路和油箱清洗一下。
乙醇汽油保质期短
乙醇汽油保质期要比普通汽油保质期短,超保质期后容易产生水油分层现象。所以,加乙醇汽油要选择质量可靠的加油站,在私人小加油站加的乙醇汽油可能更为不耐用。
综上,有些普遍的看法是不准确的,但是弊端其实还蛮多的,国家为什么还要大力推广乙醇汽油呢?
石油的短缺。乙醇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技术成熟的燃料,自然是化石燃料很好的替代品。
大量堆积的陈年旧粮。乙醇燃料来自于玉米、高粱等农作物,获取成本非常低。
乙醇的含氧量比较高,能够促进汽油的完全燃烧,让能量压榨最大化。
乙醇的辛烷值很高,也就是说抗爆性很好。
加入乙醇汽油后, 汽车 尾气中有毒物质的排放会相应降低。
很高兴为大家回答这个问题。
目前我国试点推行的乙醇汽油,是按照普通汽油 90%、燃料乙醇10%的比例调和而成的,也就是常说的 E10 乙醇汽油。对应着普通汽油的牌号,车用乙醇汽油也分为89号、92号、95号和98号四个标号。
截至2019年10月底, 我国已在东北三省及河南、安徽、广西、天津全境封闭推广乙醇汽油 ,在河北、山东、江苏、内蒙古、湖北、广东、山西7个省区的50个地市半封闭推广乙醇汽油, 总体呈现出北多南少的情况 。
车用乙醇汽油的优点在于,其 辛烷值高,抗爆性好,在汽油中含10%的乙醇,含氧量就能达到3.5%,无需改动 汽车 发动机就可以直接使用,具有一定清洗油路的功能,还能有效降低 汽车 尾气排放 。
据中石化工作人员介绍,车用乙醇汽油中的生物质燃料乙醇含氧,所以燃烧充分,能有效改善尾气排放,其中PM2.5减排30%、一氧化碳减排30%、HC化合物减排10%。每销售1万吨车用乙醇汽油,较非乙醇汽油减少一氧化碳排放205吨、HC化合物排放13吨。
此外, 使用乙醇汽油的车辆也更容易通过年审的尾气检查 。除了降低污染物的排放,使用乙醇汽油还有利于提高能源安全水平。如果全面使用乙醇汽油,至少每年可以代替减少5000万吨的原油进口,同时还能转化大量的库存陈化粮用以生产乙醇燃料。因而,现在乙醇汽油普及程度较高的北方地区基本都是产粮大省。
1、动力下降。 按照中国 汽车 技术研究中心的实验,使用乙醇汽油后,40~120 km/h加速时间比使用普通汽油增加了12.57%。主要是80~120公里加速,乙醇汽油后劲不足,会出现动力下降的现象。 2、油耗增加。 通过实验表明,用乙醇汽油,总油耗比普通汽油高3%到5%左右。因为乙醇汽油的热值低于普通汽油,所以在发动机输出相等的情况下,就要烧更多的燃料。粗略计算一下,按照百公里10L的油耗计算,一年跑两万公里就要多出100L的油,按照现在92#的油价计算每年会多出近七百元。另外,据部分北方车主会反映,使用乙醇汽油冬天冷启动更难。 3、对发动机基本没影响,但会腐蚀橡胶件。 乙醇汽油本身对发动机几乎是不存在腐蚀性的,但是乙醇燃烧后产生的乙酸,就是我们常说的醋酸,对发动机里的橡胶件有腐蚀作用。尤其是乙醇汽油的含醇量超过15%时,这种腐蚀作用将更为明显。不过随着乙醇汽油的普及,很多新车的油路系统就使用了环保耐腐蚀的特种橡胶。比如新款本田CRV的使用手册上就明确注明推荐使用E10乙醇汽油。
4、更容易产生积碳。 乙醇汽油的汽化吸热高 ,当乙醇汽油经喷油嘴喷射到进气门背面时,进气门背面的温度会降低,汽油就不能充分地雾化,大分子的物质会形成胶质,从而在进气门背面易形成积碳。美国西南研究院也发现,1.8L宝马 汽车 开1.5万英里时,用乙醇汽油产生的进气门积碳比用普通汽油高四倍。
5、保质期短。 乙醇汽油的保质期通常在一个月左右,长时间存放会出现油水分离的现象,导致汽油在油罐油箱中变污浊,打不着火。
1、老车使用之前,建议清洗油路。 根据各地推广实践,首次使用乙醇汽油,大部分车辆不需要清洗油路就能实现汽油顺利替换并正常使用。但对于行驶里程在3万公里以上,污垢比较多的车辆来说,首次用乙醇汽油后,由于其清洗油路的功能,其清洗下来的污垢反而会在进气系统或喷油嘴上累积,如果不清理,很容易堵塞。所以,老车首次乙醇汽油前,建议进行一下油路清洗。
2、按需加油。 由于乙醇汽油实际上是存在“保质期”的,如果不常开车,建议一次不要加太多,或想办法定期更换车辆中的汽油。
3、注意爱车保养。 发动机性能的下降、积碳增加会影响我们的用车体验,保养力度在日后肯定是要加强的。
首先可以肯定的讲,乙醇汽油是不会伤车的。全中国有那么多的地区在使用乙醇汽油,并且还要将乙醇汽油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如果伤车那还了得?不过乙醇汽油中的乙醇是有比较强的清洁性的,如果你的车燃油系统比较脏的话,初次使用乙醇汽油可能会把油箱及管路上的胶质等清洗下来,造成汽油滤芯或者喷油器堵塞,表现就是 汽车 加油不畅,加速无力,一般用几次自己就好了,不行就更换一下汽油滤芯,再清洗一下喷油嘴。此外,乙醇汽油燃烧后生成的水比较多,在北方有很多车的排气管锈蚀,或者在寒冷的冬季排气管里面积水结冰,导致 汽车 无法发动。这些故障与使用乙醇汽油有很大的关系。
那么使用乙醇汽油的车,与使用纯汽油的车,在动力、油耗等方面差距大吗?首先可以肯定的讲,差距是有的,具体有多大就不好说了。不同的车型、不同的驾驶员,会有比较大的差异。从理论上来分析应该是这样的:乙醇汽油 是由90%的纯汽油和10%的变性乙醇调和而成的混合物, 乙醇的热值是汽油的60%左右,这样计算下来,乙醇汽油的燃烧值大约降低了 4%。也就是说,燃烧了同样多的汽油,使用纯汽油释放的热量更多,在发动机热效率不变的前提下,转化成的机械能也更多, 汽车 自然就动力更强,油耗也更低。
根据很多网友的反馈,使用纯汽油和使用乙醇汽油在加满一箱油的情况下,行驶的里程大约会相差50公里。比如某款车加满一箱纯汽油可以行驶600公里,那么加同样多的乙醇汽油只能行驶550公里左右。这一点我也求证过:我家在东北三线小城市,使用乙醇汽油,距离北京大约是七百公里。我内弟在北京工作,他每次从北京返回时,都可以一箱油开到家,但是他从家去北京的时候,就必须在接近北京的地方加一次油。这应该是乙醇汽油不耐烧最好的对比与佐证吧!因此,我对乙醇汽油更环保这一理念产生了深深的怀疑:虽然尾气中的有害物质含量降低了,但汽油消耗的更多了,排放的尾气更多了,有害物质的总量不还是没变吗?这样看来,乙醇汽油环保不就是一个悖论吗?
首先,乙醇的能量密度没有汽油高,意思就是同样体积的乙醇燃烧没有同样体积的汽油燃烧产生的能量多,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更费油一点,之所以感觉不明显,原因在于目前国内添加量为10%,感觉不出来。
其次,乙醇燃烧会产生的衍生物质中含有乙酸,这是一种酸性强腐蚀物质,正是因为这种燃烧衍生物存在,所以乙醇不能作为替代燃料且添加量需要严格控制。
乙酸的长时间聚集,会对车辆缸体,进排气系统,发动机内金属部件进行腐蚀。
现在的发动机机油里都有一项参数叫储备碱值,就是为了中和酸性组织存在的。
所以,第一:乙醇汽油会增加油耗,这个毋庸置疑。第二:会对车辆发动机造成一定程度的腐蚀,到程度不高,过程也极其缓慢,不用太过担心。
质疑乙醇汽油腐蚀发动机的朋友可以自行百度,看看乙醇燃烧后会不会产生乙酸,再就是德国为什么不再使用乙醇汽油
乙醇汽油伤不伤车?和纯汽油对比动力、油耗、公里数相差大吗?
首先回答的是乙醇汽油不会对车辆造成伤害和损害,这点从乙醇汽油投入使用二十余年来已经得到证实。
乙醇汽油和纯汽油对比在动力、油耗、公里数上还是有一些差别的,但是很小。在动力上很多老司机感觉乙醇汽油没有纯汽油有劲,而且不抗烧,跑的公里数上可能没有纯汽油跑的多。其实乙醇汽油和纯汽油基本没啥区别,在动力、油耗和公里数上相差无几,不会有明显的感觉。
乙醇汽油通俗来讲就是指乙醇和汽油的混合产物,用可再生的粮食与各种植物纤维加工而成的乙醇和普通汽油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新兴清洁性能源。在汽油中掺杂了乙醇之后,会导致燃油的辛烷值降低,动力自然会随之下降。另外,乙醇具有挥发性,若车辆长期搁置后,燃料中的部分乙醇会自动挥发掉。
在电视新闻节目中,无论是受访的车主还是专家,都纷纷表示乙醇汽油与普通汽油相比,不会增加油耗;还有受访车主坚定地说:用乙醇汽油比普通汽油还要省。
这与一些车主的实际体验有出入,因为不少车主用上乙醇汽油后,感觉不如纯汽油“耐烧”,加同样多的油,乙醇汽油跑的里程明显要少一些。
美国从19年开始推广E10乙醇汽油,现在美国境内已经普及;从2010年起,美国又开始推广乙醇添加比例更高的E15汽油。所谓E10汽油,字母“E”代表乙醇,后面的数字代表的是汽油中加入乙醇的比例,比如E10就是加入了10%的乙醇,E15就是加入了15%的乙醇——我国目前推广的是E10汽油。
关于乙醇汽油的经济性,美国能源部上的解释是:每加仑乙醇中所含的能量比每加仑汽油中所含的能量少,所以, 汽车 使用乙醇汽油时,燃油经济性会下降。壳牌石油公司关于乙醇汽油的官方解释中,也明确提到:乙醇所含能量比汽油低,加入了乙醇的汽油,能量也会相应降低。
具体下降多少呢?美国石油协会(API)上介绍说:
乙醇中所含的能量比汽油中少33%,E10汽油中,加入了10%的乙醇, 油耗会上升3%左右 。而据美国环保局(EPA)和美国 汽车 协会(AAA)的说法, E10汽油比传统汽油增加的油耗在3%到4%之间 ;而据丰田、福特等 汽车 厂商发动机部门有关负责人的说法,油耗增加约3%。
据美国媒体报道,很多美国车主也感觉使用E10汽油后,会明显增加油耗,一些车主甚至抱怨,增加的油耗能达到6%到10%。但据媒体分析,这可能是因为车主们自行测定油耗时,所用的方法存在较大误差。
E10汽油中,只加入了10%的乙醇,就算乙醇热值比汽油低(低33%左右),使用E10汽油增加的油耗也绝不可能到10%。油耗增加3%到4%的说法应该是比较靠谱的, 粗略算一下,原来百公里油耗7升,换油后增加到7.2升;原来百公里油耗10升,换油后增加到10.3升。
不过,使用乙醇汽油也有不少好处。如使用乙醇汽油 能够有效的减少并去除车内的积碳,大大的提高 汽车 发动机的性能。
而且乙醇作为一种新型的燃料,减少了尾气的排放量,对 环保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 ,如果是使用时间超过5年以上的老车,以前使用的如果是无铅的传统汽油的话,在更换乙醇汽油之前需要做一次油路的彻底清洗,否则乙醇汽油会将油路中的污渍大量的清除掉,有可能会造成油路的堵塞。
为什么中国和日本要大量借钱给美国和欧洲?
世界经济的运转
中美双引擎驱动世界经济
当前,全球经济被分成三大阵营:即以英美、欧洲和日本为代表的富裕消费阵营,以中国、印度和东南亚为代表的廉价劳动力阵营,以及澳洲、非洲、俄罗斯和拉丁美洲代表的原材料阵营。(谢国忠,2005)而三大阵营主要依靠美国和中国这两大引擎带动。美国人和中国人都非常乐观。不论你给两者之中任何一方多少资金,它都会把它花掉。美国人倾向于消费——婴儿潮期间出生的美国人令人难以理解地热衷消费。中国倾向于投资——中国人一直比较贫穷,需要积累财富。美国凭借金融霸权地位,在国际金融领域创造了对美元资产的大量需求,美国吸引国际资本购买其国债,而外国投资者也不用担心美国的偿付能力。中国的银行系统则将出口行业的收入快速转化为投资,创造了进口设备和原材料的动力。为保持社会稳定,中国需要创造尽可能多的就业岗位,国有银行体系是中国部门将出口收入转移到投资领域以尽可能多地创造就业机会的工具。
在以美国为核心的欧美消费阵营中,美国强劲的消费能力使全球经济不至于滑入通货紧缩,庞大的进口市场创造了更多需求,巨大的贸易赤字也不断为世界经济注入了流动资金。中国国有银行体系则能够把出口收入和“热钱”迅速变成固定资产投资,急剧上升的固定资产投资导致设备和原材料进口的增加,前者对德日这样的老牌工业化国家有利,后者提高了对原材料的需求量和价格。这样,当美联储制造流动资金以刺激美国消费时,中国就通过进口来促进设备制造商(美国、日本和德国)和原材料出口商(澳大利亚、巴西和南非)的经济增长,发挥的是乘数效应。在带动全球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中美两国珠联璧合。
值得特别强调的是,中国引擎的马力在不断加大。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全球经济最大的变化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这个决策使得占全球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人进入了全球贸易体系。中国凭借大量的劳动力优势,逐渐形成了一个亚洲产业链。即日本人负责设计,人和韩国人负责投资制造和营销,大陆人负责生产,这就是所谓“微笑曲线”,中国处在微笑曲线的低端——赚得最少,但是,中国大陆直接面对美国和西方列强的市场,它所遭受的指责、攻击和报复又是最多的。而获得大利的日本、韩国、省全都躲在后面。不管怎么说,中国经济已经获得了它应得的地位,中国是亚洲经济发展中能量巨大的引擎,它正在和整个亚洲经济一同成长。伴随着经济的成长,中国的内需也急剧膨胀,进口需求不断增加。80年代末,亚洲向美国出口及亚洲内部贸易分别占亚洲各国外贸总额的25%。但如今,亚洲内部贸易已占亚洲外贸总额的40%,对美出口则滑落到20%左右。在加工制造业中,亚洲国家对中国多有抱怨,觉得中国主导了劳动型密集工业的生产、加工和运输过程。但是,在原材料、能源和食品农业贸易中,中国所需要的正是亚洲一些国家所盛产的。比如,印度尼西亚的橡胶、石油、木材产业主就非常高兴看到中国的大量进口。中国从亚洲国家的进口让双边贸易额日益提高,中国购买了亚洲地区出口产品的15%左右。另外,中国已逐渐从双边贸易中的贡献者变成汲取者,吸收了亚洲各国的,使大部分的亚洲国家在贸易和经济上越发依赖中国。
美国经济继续增长的动力首先来自于的减税措施。布什总统第二任期经济政策的核心仍是减税。减税增加消费者收入,可刺激消费开支增长。此外,布什还签署了新的公司减税法案,在今后10年内为美国公司和农场等减税1360亿美元,众多企业可从中受益。 其次,低利率将继续对经济增长发挥刺激作用。虽然美国的联邦基金利率即商业银行间的隔夜拆借利率已上调到了3.25%,市场估计,美国联邦基金利率的“中性”水平为5%至6%,目前的利率水平对个人消费(特别是住房消费)和企业投资的增长仍有相当大的刺激作用。
美国贸易赤字上涨的原因部分归咎于石油价格的上涨。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进口国,油价上涨产生的重负都直接或间接由美国承担。高油价为石油输出国带来了每年约3000亿美元的收入,大大刺激了消费,海湾地区铺张浪费的房地产项目就是例子。此外,美国保持的宽松货币政策必然导致金融资产的重新估价,如房地产、债券、股票价格的增值,由此带动了消费,引起贸易赤字,也刺激了“热钱”的增长。投机商手中“热钱”通过对冲基金、国际金融机构的授权交易人、以及那些寻找收益的私有银行,对全球经济造成了冲击。美联储给全球经济注入了过量的货币。从2004年6月以来,美联储都是在按照“渐进主义”节奏加息,美联储惟恐加息太快而吓坏了投机者,造成全球经济萧条。美联储多次暗示会“缓慢而有节奏”地加息是鼓励投机商全面撤出。
格老的泡沫游戏和中国的诸多题材奏效
如果说美联储格林斯潘有什么魔法的话,那就是他玩弄资产泡沫的本领特别特别的大。在过去接近19年的中央银行职业生涯中,格林斯潘的泡沫游戏屡次奏效。资本自由流动给像格林斯潘这样熟练的中央银行家预留了巨大的灵活运作的空间。谢国忠先生指出:当技术泡沫开始破灭时,金融市场的确曾预期会出现更糟糕的情形。从传统的观点来看,技术泡沫是1920年代以来全球最大的经济泡沫,这样大的泡沫理应引发一次大的经济衰退。令人惊奇的是,美国和全球经济都没有陷入一系列的大衰退。2001年,美国经济增长了0.75%,消费增长了2.5%。在之前的两次经济衰退中,1991年美国个人消费降低到只增长0.17%,1980年美国个人消费负增长0.28%。但技术泡沫之后,至全球经济出现2003年和2004年的高点之前,全球经济的增长几乎没有停止过。2004年是全球经济近二十年增长最快的年份。这要归功于格林斯潘——美联储快速而大幅地降低利率。在纳斯达克投机热情没有崩溃之前,美联储就将投机热情引导进入了房地产行业。房地产价格上涨提升的美国家庭财富,远远超过纳斯达克市场崩溃所带来的损失。因此,美国家庭财富并没有感受到股市下跌所带来的痛苦,同时,由于美联储调低利率,美国人可以借贷更多的资金来支持消费,这当然也是格老玩转泡沫的又一个重要证据。自2000年美国经济系统性过热以来,美联储制造了大量的过剩资金流。美国人借贷消费,中国人借贷投资。美国的消费者与中国的投资者驱动全球经济增长,美联储不断添加燃料——美元——作为全球经济的流动资金。这一增长模式下的外溢效应主要通过中国来实现。当美国人通过借贷来消费时,这些钱通过中国蓬勃的出口流到了中国,这些资金进入中国的银行体系,然后自动流入中国的国有企业或房地产开发商手中。中国投资的强劲增长创造了对原材料和设备的大量需求。这些资金又流向日本和沙特这样的国家。而日本和沙特本国内没有有效的投资渠道,它们又将资金投向美国,购买美国国债。如果美国的贸易赤字减少,中国的投资增长率也将下降。
至于中国,中国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工业配套水平以及低廉的劳动力,持续吸引了大量外资流入,加速全球制造业向中国转移,这种趋势没有因为一些短期性因素而发生转变。中国还推出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外资积极参与国有企业的重组改制,让外资以资本或技术参股甚至控股的形式实质性地参与国有企业的改造。中国加入WTO已逾四年,银行、保险以及零售业等领域的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为跨国并购提供开放而有序的环境。从2005年起,中国进入一个关税和市场准入门槛大幅降低的后过渡期,中国将在商业、运输、金融、旅游等9个部门和90多个分部门逐步实现承诺市场开放。2005年整体关税将进一步降低到10.1%;工业品平均关税将下降至9.3%;汽车关税进一步降低,并取消汽车进口配额;将对信息技术产品实行零关税,并取消所有信息技术产品配额;中国将允许外资在国内及国际基础电信服务业务设立合资企业,外资股比可达到25%。此外,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正在紧锣密鼓的准备之中,外资一直密切关注着这一重大举措。
双引擎也面临各自的内在矛盾
经济失衡问题是目前困扰全球各国经济首脑们的一个大问题。美国堆积了巨额的财政赤字,贸易赤字也在逐年增加。而东亚国家却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和债权。这二者并存,如同一座活火山,随时都有爆发的可能,届时,整个国际金融体系都将遭到冲击。GDP的快速增长却与金融状况恶化几乎是同步的。尽管美元疲弱,美国的贸易赤字仍增长了13.5%,占其GDP的比重也达到创纪录的5.2%。2001-2004年,中国固定投资翻了一番,埋下了产能过剩的,中国银行系统似乎总是免不了坏账的侵袭。
中美双引擎驱动全球经济增长的核心机制是:美国国债的信用度(因为财富储藏的最终工具是美国国债)和中国银行系统承担风险的意愿。这一增长模式的副产品是:美国的贸易赤字和中国银行系统的坏账。只要全球投资者不担心美国的偿付能力,同时中国民众相信中国银行系统的偿付能力没有问题,当前的经济游戏就可以继续维持下去。但是,也要意识到这一增长模式存在两个主要限制条件:第一,可获得的自然。当自然出现短缺时,流动资金就将进入这一部门,导致自然价格上涨,同时导致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第二,全球对美元资产的需求上限。当美国的贸易赤字吓到投资者,必然导致美国资本成本的提高——长期利率上升,最终将会导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
美联储是全球经济真正意义上的中央银行,其它央行只能通过增加和减少自身的外汇储备来影响其国内市场上的流动资金数量。美联储则拥有无限制发行钞票的特权,它在提供大量流动资金的同时,也为全球范围内的通货膨胀埋下了定时。然而,格林斯潘先生已经习惯于延长泡沫的存续期并借此为美国经济谋取额外的好处。美联储政策过度刺激了资产市场——先后表现为股市和房地产市场的财富效应,财富效应刺激了美国的需求,结果美国出现巨额贸易赤字;中国则出现投资泡沫,后者还导致自然通货膨胀。
美国的经济繁荣是建立在“借来的资金和借来的时间”基础上的。所以,美国经济能否持续稳定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其他国家和地区如中国、东南亚、日本和欧洲各国的中央银行是否愿意继续通过购买美国资产(如购买美国债券等)的方式借钱给美国人花。由于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特殊和重要地位,美国的长期“双高”赤字并未给经济带来太大的麻烦,而且其大规模的进口对世界经济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但是也正因为如此,美国与其他国家这种相互依赖的关系很难长期维持下去。如果长期累积起来的风险在商品、市场和资金的某一条链条的断裂上释放出来,其影响也将是巨大的。如果美国不进行重大政策调整,美国的财政状况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改善。美国财政状况不断恶化必将会危害到全球经济的稳定增长。美国人给世人的印象是多吃多占,那是因为它凭借美元霸权地位实现的。但美国的贸易赤字也绝对不可能持续。对美国而言,它是世界上最灵活、调整最快的经济实体,其市场充满活力。对那些新加入世界经济的国家而言,能与美国做贸易非常重要。相比之下,欧洲和日本的经济灵活性比美国差得多,这就使美国承担了创造市场需求的任务。但是,表面上相安无事助长了美国的放纵,现在,美国的贸易赤字目前已达到每年6000亿美元,这个数字足以让美国的经济学家以及决策者感到害怕。
在当前的全球经济中,通货膨胀不再是主要问题,因为经合组织各经济体的需求会自动引发新兴经济体的供给。然而,这种做法很容易制造出资产泡沫,因为资产泡沫暂时消化了通货膨胀——多余的流动资金将在资产市场上找到了出路。比如,自19-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一直泡在过多的流动资金之中——如今全球经济就悬浮在流动资金的泡沫之上。2000年技术泡沫破灭后美联储为避免经济衰退而降低利率,是导致流动资金泛滥的主因。
当前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是中国的投资狂潮绝对不可能持久。中国已经被发达国家盯上了,中国被指责搞倾销的案例越来越多,四面受敌,加之人民币面临着主要国家施压以及国际游资预期升值的双重压力。相应的外汇占款过大严重束缚货币政策手脚,长期通货膨胀预期开始抬头。中国对能源、原材料的需求大幅增加,进口呈现较快增长态势,国际市场产品价格保持高位对国内物价的影响将会增强。原材料价格上升将会增加生产企业成本,压缩利润空间,产生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同时也不利于中国出口竞争力的提高。中国的固定投资有可能超过今年GDP 的一半,而用以维持投资繁荣的利润,在一定程度上源于价格飙升的房地产业。按照投机商们的猜测,当目前所有在建的房地产项目竣工时,按照中国各大城市时下的房价计算,房地产业的销售额将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但是,现在售出的数量庞大的房子,实际上是透支了未来房地产业的市场需求。(谢国忠,2005)中国城市的居民们被最近几年不断上涨的房价吓坏了,很多人决定提前预算,提前买房,再过几年,人们对于房子的需求量将大幅缩水。
吵吵囔囔的国际社会
当国内问题无法解决时,指责别的国家有问题,而且强迫别的国家取措施,企图借此掩盖本国经济金融问题,这是一些国家的常用的手法,美国在这方面尤其擅长,过去三年来,一些美国官员一直没有停止指责中国的固定汇率机制,认为中国的固定汇率机制当今世界经济的罪魁祸首。他们认为,要使美国经常帐户赤字在两年内减半,即从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6%降至3%,亚洲货币的贸易加权平均汇率需升值18%,人民币将首当其冲。要消除全球失衡,亚洲货币需有更大幅度的升值(35%),包括英镑和欧元在内的非亚洲主要货币也需升值10%至20%。
很多美国官员认为,中国大幅升值人民币就可以完成美国要通过经济衰退才能实现的调整。这个想法太天真了。如果中国升值人民币的幅度够大,将对美国经济造成大的冲击,将导致热钱离开中国,中国经济将硬着陆,这将给美国经济造成更大的压力。如果中国小幅升值人民币,则将不解决任何问题,还可能导致更多的投机资本流向中国。
在过去几年里,美国的货币和财政政策极度宽松,这在加剧问题恶化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很可能远远大于人民币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低利率导致房价的上涨愈来愈带有投机色彩,这同时也造成个人储蓄水平低下和经常帐户赤字扩大。在创造就业机会方面,美联储应促进劳动力市场更大的弹性,而不是着眼于宏观刺激更多的就业机会。在当今全球经济中,试图利用货币政策来实现完全就业,无异于自取灭亡。谢国忠先生认为,美国需要发生一次经济衰退,衰退是涤荡经济繁荣期所产生的泡沫的一个必需阶段。
废除美元霸权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解决全球经济失衡的办法是什么?十个人可能会给出十个答案。在美元霸权庇护之下所实现的“多吃多占”——由此创造出需求并带动世界经济增长——最终会遇到一个问题,美元崩溃。美元崩溃意味着美元霸权的终结,也意味着由美国创造的需求大幅度下降。这也许是终结美国经常项目赤字最好的办法。欧元曾经被市场人士看成是挑战美元霸权的货币,这没有什么错。但是,由于欧元所涉及的市场需求有限,以及欧元区政治经济外交关系复杂,欧元没有从根本上动摇美元的霸主地位。笔者认为,人民币到了出场的时候,只有人民币与欧元的联合,才能将美元霸权地位挑落马下。让它与欧元、人民币平起平坐,三种主要货币共同充当国际货币。
问题在于,由于利益关系,也由于方便和习惯,美国不会自动退出美圆霸权的舞台,中国也极不愿意在它的金融体制健全之前把人民币匆忙推向国际金融大舞台。因此,双方继续把各自现有的优势发挥到极致,于是,世界经济失衡现象愈来愈严重
先进部门和扩展部门的结构性比重越大结构性通胀越大是对的吗?
结构性通货膨胀是指物价上涨是在总需求并不过多的情况下,而对某些部门的产品需求过多,造成部分产品的价格上涨的现象,如钢铁,猪肉,楼市,食用油,等,如果结构性通胀没有有效抑制就会演变成成本推动型通胀,造成全面通胀。
通货膨胀按形成的原因一般可分为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和结构性通货膨胀。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是指由于总需求的增长而引起的商品平均价格的普遍上涨的现象。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是指因商品和劳务的生产者主动提高价格而引起的商品平均价格的普遍上涨的现象。结构性通货膨胀是指物价上涨是在总需求并不过多的情况下,而对某些部门的产品需求过多,造成部分产品的价格上涨的现象。在通货膨胀期间,需求、成本以及结构这三种因素同时起作用。
总体而言,经济学家认为通货膨胀是一种有害的经济现象。并且从定义中我们可以知道,通胀意味著一国货币的对内贬值。在外汇市场,通胀是影响币种走势的重要指标。但是,汇价走势对通胀的反应往往是复杂的。
一国货币的贬值分为对内贬值和对外贬值。通货膨胀引起的一国货币购买力的减少,就是对内贬值。而对外贬值就是相对于其他国家汇率的下跌。我们要考察通货膨胀对汇价变动的关系,就需要了解货币的对内贬值与对外贬值的关系。
以欧元区和美国为例,如欧元/美元汇率现在为1.2000,也就是说对于同一可贸易产品,在美国需要花费120美元购买的东西,在欧元区100欧元就可以买到了。如美国的通胀率为5%,一年之后,现在120美元能购买的东西,需要花费120*(1+5%)=126美元才能买到。如果欧元区通胀为0%的话,100欧元的东西,一年后还值100 欧元。这样,理论上欧元/美元的汇价现在变为1.2600。也就是说,一国的通胀将引起本国货币的对内贬值和对外贬值。
应该指出,以上仅是极端情况下的按照货币购买力计算的汇率。在现实经济中,一国往往会对经济进行干预,当出现通货膨胀压力时,中央银行往往取加息或者缩紧信贷等措施以抑制通胀,利率的变动造成了资金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动。这种变动蔓延到资本市场,造成证券价格的变动。具体体现为股票市场的走低,和债券收益率的提高。而后者使得债券市场相对于别国的债券更具有吸引力,这有可能吸引国际资本流入加息国,从而形成加息国货币的买盘。这对加息国货币是有利的。目前外汇市场盛行的套息交易就是基于这一原因。
在美国自2004年6月1开始加息以来,迄今为止美国已经进行了11次连续加息。当2004年12月14日,美联储的第五次加息宣布联邦基金利率提高至2.25%以后,美元利率自1998年来第一次超过了欧元2%的利率。而外汇市场也逐渐形成一种逻辑思维∶
通胀压力增大——中央银行可能加息——资本市场吸引力加大——货币上行
正是基于这一逻辑思维,美元在今年总体走势强劲,持续的加息预期抵消了市场对美国双赤字问题的担心,欧元/美元从去年底的历史最高点1.3665持续下跌。而每当美国,或者欧元区,或者英国公布强于市场预期的通胀数据时,其货币就会上扬。
但是,加息对于治愈一国的通胀真的是有效的吗?以及,持续的加息真的提高了一国货币的内在价值了吗?
前面提到,通货膨胀的成因有需求拉上型和成本推动型。考察美国的国内经济,一方面由于美国消费者的过度消费,特别是在房地产市场上的投资需求旺盛,引起了一定的泡沫现象,而美国抵押利率的长期处于较低水平正是造成房地产泡沫的主因。另一方面,过去1年多来,国际油价自30美元/桶节节攀升,现今已在60美元/桶上方,涨幅超过100%。而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石油进口国,和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油价的飙升给美国经济带来了一种输入型的通货膨胀,即油价的上扬造成美国企业生产成本高企。但这种输入型的通货膨胀能否演变为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关键要看美国生产企业的定价能力(Pricing
Capacity),即美国企业的输出商品价格能否随著生产成本的上升而上调。实际上,由于全球化的竞争,制成品的价格很难上调。能源价格的上扬仅仅通过成品油,如汽油价格的上扬来对消费者产生影响。这就造成了美国生产者物价指数较高,而消费者物价指数并不高,而扣除能源和食品影响之外的核心消费者物价指数更加温和的局面。也就是说,油价的上扬并未全面蔓延到美国经济的各个层面。而油价的上扬是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无法控制的。下图给出了去年6月份以来美国生产者物价指数、消费者物价指数,和核心消费者物价指数的走势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尽管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和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最近半年来节节攀高,特别是9月份消费者物价指数达到25年来的最高月比增长率1.2%,但核心CPI却始终维持在0.1%的低水平。显示美国经济并没有出现全面的通胀压力。
相关知识——CPI
CPI即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如果消费者物价指数升幅过大,表明通胀已经成为经济不稳定因素,央行会有紧缩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风险,从而造成经济前景不明朗。因此,该指数过高的升幅往往不被市场欢迎。例如,在过去12个月,消费者物价指数上升2.3%,那表示,生活成本比12个月前平均上升2.3%。当生活成本提高,你的金钱价值便随之下降。也就是说,一年前收到的一张100元纸币,今日只可以买到价值.75元的货品及服务。一般说来当CPI>3%的增幅时我们称为INFLATION,就是通货膨胀;而当CPI>5%的增幅时,我们把他称为SERIOUS
INFLATION,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
消费者价格指数,是对一个固定的消费品篮子价格的衡量,主要反映消费者支付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化情况,也是一种度量通货膨胀水平的工具,以百分比变化为表达形式。在美国构成该指标的主要商品共分七大类,其中包括:食品、酒和饮品住宅;衣着;交通;医药健康;;其他商品及服务。在美国,消费物价指数由劳工统计局每月公布,有两种不同的消费物价指数。一是工人和职员的消费物价指数,简称CPW。二是城市消费者的消费物价指数,简称CPIU。
核心CPI即核心消费价格指数,是指将受气候和季节因素影响较大的产品价格剔除之后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由于食品和能源价格会受到一些异常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大幅波动,并模糊消费价格的真实变动趋势,因此,一般将剔除了食品和能源消费价格之后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作为“核心消费价格指数”(Core CPI),并被认为是衡量通货膨胀的最佳指标。
一方面是由于住房抵押市场利率偏低引起的房地产投资需求过热,另一方面是由美联储无法控制的油价上扬引起的输入型通货膨胀。显然,美联储的持续加息行动可以抑制前者,但加息行动并不能抑制油价引起的通胀,相反,美国联邦基准利率的上扬必然造成企业财务成本的增加,这对于饱受物价上涨之苦的企业来说,无疑又多了一项负担。而商品定价能力的缺失又让企业无法转移这些负担。这就产生了加息的悖论,加息治疗通货膨胀可能无效,但加息却会造成经济的放缓。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利率的传导机制不通畅。美联储理事桂恩(Guynn)就认为,美国企业的定价能力偏低影响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这点从英国经济中体现更明显,从2004年下半年就传言英国将会加息,但出于对经济增长放缓的担心,加息一直未能成行,相反引来今年8月份的减息行动。国内消费需求的不足和能源价格、海外商品价格上涨引起的输入型通货膨胀,令英国经济陷入滞胀危险。因此,通胀不再被市场看作加息的信号,而是出现一种难以治愈的经济梦魇。
能源价格的上扬,将引起可能的消费需求放缓,和由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消费需求的放缓必然导致经济增长的低迷。伴随著通胀的经济低迷给货币政策制订增加了非常矛盾的难度。仅凭加息或者减息是难以治愈这一顽症的。从经济学理论上讲,当经济增长出现过热时,会伴随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这种情况下取加息等货币政策效果是明显的。但当经济增长乏力时,经济中最活跃的投资因素对市场价格的敏感度降低,利率等货币政策作用并不明显,此时应该取财政政策来进行调整。
在高油价的前提下,为什么过去大半年来美联储的稳步加息总是不断刺激美元走高呢?美联储的利率政策虽然不能直接对油价产生作用,但可以通过对强势美元的支持来达到抑制油价的目的。这一思维的逻辑依据是∶
加息——美元上扬——美元相对购买力增强——以美元计价的油价下跌——输入型通胀受到抑制
但是,随著石油生产国不断将出售石油赚取的美元转换为欧元等其他储备货币,这一逻辑路径的延续性受到越来越大的考验。首先,加息使美元走强的前提是美国资产对外国资本的吸引力加大。但在于油价不断走强的情况下,国际资本对美国企业的盈利能力表示担心,而持续不断的加息行动会加剧这种担心。近期报出的美国通用汽车信用等级降低,以及瑞富财务丑闻等,都将抑制国外资本对美国资产的需求。虽然美国国债不会受到信用风险和企业盈利的影响,但毕竟其投资容量有限,美国不可能无限度的膨胀其国债规模。如果布什能实现其削减财政赤字的,联邦依靠国债市场来弥补预算的意愿就会减弱,国债的发行量反而会减少。有限的资产供给下,需求的增加会造成价格的上扬——国债收益率的下降,格林斯潘的所谓“长期利率之谜”就会再现市场。这显然就抵消了加息所带来的资本市场吸引力。
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在美联储连续的加息压力之下,特别是未来还将继续加息(市场猜测美联储可能将利率最终提高至5%的水平),美国经济将受到严重的压力。最近我们可以看到,一方面是花旗银行等大型银行利润率的飙升,另一方面频频出现美国企业利润下降的警告。这是因为加息将企业利润通过融资成本转嫁到银行利润了。但这一现象不会持久,企业利润的最终下滑,将下挫投资意愿,而我们知道,投资是经济中最活跃的因素,投资的大幅上升或者大幅下降都是损害经济的。而加息带来的美元强势将最终由美国经济的走缓而抵消。
如何定价?
定价策略中,常见的定价方法有三类:成本导向定价法、市场导向定价法、顾客导向定价法 。
定价策略市场营销组合中一个十分关键的组成部分。价格通常是影响交易成败的重要因素,同时又是市场营销组合中最难以确定的因素。
企业定价的目标是促进销售,获取利润。这要求企业既要考虑成本的补偿,又要考虑消费者对价格的接受能力,从而使定价策略具有买卖双方双向决策的特征。此外,价格还是市场营销组合中最灵活的因素,它可以对市场作出灵敏的反映。
定价方法:1、成本导向定价法:成本导向定价法是以产品单位成本为基本依据,再加上预期利润来确定价格的定价方法。
①成本加成法
②目标收益定价法?
③边际成本定价法?
④盈亏平衡定价法?
2、市场导向定价法:企业通过研究竞争对手的生产条件、服务状况、价格水平等因素,依据自身的竞争实力,参考成本和供求状况来确定商品价格的定价方法。
①随行就市定价法?
②产品差别定价法?
③密封投标定价法?
3、顾客导向定价法 :别人卖多少我就卖多少,设P为价格,X为同类产品市场售价,Y为加成,可正可负,则P=X+Y;
①理解价值定价法?
②需求差异定价法?
③逆向定价法
4、需求价格弹性:需求价格弹性指商品的需求对于价格的变动的反应。如果价格发生微小变动,需求量几乎不动,称为这种商品需求无弹性;如果价格的微小变动使需求量变化较大或很大,称为需求有弹性。
5、撇脂定价:新产品初上市,定以高价格,在短期内获得厚利,尽快收回投资。就像从牛奶中撇取所含奶油一样,取其精华。
6、渗透定价:新产品初上市时,定以较低价格,以获得最高销售量和最大市场占有率为目标,称之为“渗透定价”。
7、价格折扣和折让:为鼓励顾客及早付清货款,大量购买或淡季购买,企业酌情调整其基本价格,这种价格调整称之为价格折扣和价格折让。
8、密封投标定价法:买方在报刊上登广告或发出函件,说明需购的商品的品种、数量、规格等要求,邀请卖方在规定期限内投标。买方在规定的时间内开标,选择报价最低的,最有利的卖方成交,签订购合同的定价方法。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